??? 仔兔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仔兔传染病,以拉黄、白、红痢,死亡率高为特征,是严重影响养兔业发展的重要疾病。我区自2005年开始施行养殖小区项目以来,共发展了47户养兔专业户,存栏量5700余只。在2005年9~11月期间,我区都拉、沙文的3个肉兔养殖场发生了仔兔腹泻,造成67只死亡,严重影响了农产养殖积极性。对此,笔者到发病兔场针对仔兔腹泻进行诊治,共治疗病兔44只,成活34只,治愈率77%。
??? 1 临床表现
??? 病兔腹泻,排水样或粘液样粪便,沾污肛门被毛,精神差,消瘦,腹部膨胀,眼结膜潮红,流泪,流涎,食欲废绝,少数病兔突然死亡,病程短,死亡率高。
??? 2 流行病学调查
??? 经笔者调查,绝大部分仔兔是在35日龄开始发病,也就是在断奶后1周左右。初为黑色稀便,经一天后即变为黄褐色稀便,若治疗延误,则转为白色或红色水样稀便,腥臭。绝大部分农户消毒不严,饲养管理条件差,造成本病发生和流行。
??? 3 实验室诊断
??? 取病兔肝、脾、心血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小时,长出圆形、边缘整齐、隆起、乳白色菌落。培养菌落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杆菌,两极染色略深,初步确定为大肠杆菌。经药敏试验,本菌对庆大霉素敏感,对氟哌酸较敏感。
??? 4 防治
??? (1)抗菌消炎,合理补液。采用庆大霉素3万IU肌注,氟哌酸1粒口服,0.9%糖盐水25ml静注。(2)隔离病兔,加强圈舍场地消毒。用0.8%”大地”消毒药,每天2次全面消毒。(3)加强饲养管理,停用紫花苜蓿,用热豆浆10ml灌服,每天2~3次。
??? 5 小结与体会
??? 随着养殖小区的建设和近年来兔肉价格的提高,农户饲养肉兔的积极性普遍较高。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大肠杆菌病多发并引起仔兔死亡从而使生产效益下降。因此,在养兔生产中应加强仔兔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 5.1 做好免疫 (1)做好家兔的大肠杆菌疫苗预肪接种工作是控制兔群大肠杆菌病传播和流行的重要措施。对繁殖母兔,在配种前接种大肠杆菌三价苗,既可防止母兔怀孕期接种疫苗引起流产,又可提高初生仔兔的免疫能力。(2)仔兔断乳前后是大肠杆菌病的高发期,20日龄接种一次大肠杆菌三价苗。大肠杆菌病传播严重的兔场,仔兔应在首免后的15~20天,再补免一次大肠杆菌三价苗,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该病的发生。
??? 5.2 加强母兔管理 母兔在怀孕期和哺乳期,应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圈舍清洁、干燥、通风,每周应消毒1~2次。母兔饲料一般不宜随意更换,即使需要更换也应按计划逐步进行。多喂青绿多汁饲料,促使母兔分泌乳汁。
??? 5.3 加强仔兔管理 分娩时应将母兔外阴清洗干净,并用0.01%高锰酸钾或0.1%新洁尔灭消毒。初生仔兔注意保暖,净化仔兔圈舍及环境卫生,预防疾病流行。实行母仔分养。仔兔要及时吃到初乳,并按时哺乳。出现腹泻的仔兔,应及时隔离治疗。仔兔断乳时其饲料中加喂氟哌酸和大蒜水等,可以有效防止仔兔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 5.4 及时治疗 (1)发病初期,肌注庆大霉素注射液,每次2~5万IU,效果较好。(2)及时补液。病兔每天一次性灌服口服补液盐2.5~5ml,加入1粒氟哌酸片。结合静推等渗糖盐水效果更好。(3)在发病过程中,对胃出现膨胀的患兔,可灌服10%鱼石脂液2.5~5ml。(4)对顽固慢性腹泻,经治疗无效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