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扬扬的恒天然肉毒杆菌污染事件,原来是虚惊一场,这大概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肉毒杆菌污染是虚惊一场 调查结论的得出,无疑会让很多为奶粉问题提心吊胆的父母们,长出了一口气。
未中毒,难以取信中国消费者
这样的消息一时间在网上传播开来,更多的网友致质疑:这是真的吗?更多的人在怀疑是炒作。
当初恒天然自己在3个批次浓缩乳清蛋白中检出肉毒杆菌,如今新西兰官方又称恒天然乳粉未被污染,消费者究竟该相信谁的说法?
据食品安全专家介绍,全世界都没有乳粉中肉毒杆菌的限量标准,它也不是常规检测项目。既然没有普通认可的限量标准,又凭什么说 恒天然乳品未被肉毒杆菌污染 ?显然,公认的行业标准是判断一种产品合格与否的**办法。因此,新西兰官方的说法恐怕一时还难以取信中国消费者。
消费者理性看待 召回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这批去年5月生产的 问题产品 ,今年3月被发现可能存在质量问题。但由于杆菌种类繁多,大部分都是无害的,因此需要进一步检测。接下来几个月,产品样本经过严格检测;7月31日,其中一个样本的结果显示,可能含有肉毒杆菌。结果明确后,恒天然立刻向政府报告了这一情况。同时恒天然发出预防性召回产品。
产品一旦 召回 ,消费者就闻之色变陷入恐慌,特别对众多公司的商誉造成了负面影响。一有 召回 就引发大范围恐慌的局面,这种不够理性的 完全拒绝 ,会让一些公司产生畏惧心理,以后出现质量问题时 能瞒则瞒 ,从而造成更大的负面后果。
面对食品安全的隐患,恒天然及时、主动、充分公开信息,是值得任何企业学习的,但消费者对待 召回 也要更加冷静、理性、客观。消费者应形成鼓励企业发出风险预警和进行预防性召回的氛围,这才是对消费者利益**化。
虽然奶粉未中毒说法一时还难以取信中国消费者,但恒天然对待危机的公关态度是值得国企奶粉乃至各行各业深入学习的。